联系我们
- 地 址:北京市丰台区中核路3号院3号楼8层802室
- 电 话:010-83650778
- 传 真:010-83650778
- 邮 箱:yichenshidai@163.com
智能型高密度物品射频管理系统核心技术
智能型高密度物品射频管理系统核心技术
1. 高性能标签
RFID电子标签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标识码,具备了不易破损、数据可靠、使用周期长、有效通讯距离长等特点,是替代条形码、红外线标识的最佳解决方案。它内置一个小型的实时任务系统,完成RFID内部的存储器、I/O、电源、通讯协议、密钥、算法、命令协议处理等功能。
本系统中的核心RFID标签采用了当今先进的BHM4系列芯片和BHH47全向天线技术,使RFID标签的性能和原来的射频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。彻底解决了高密度、超低功耗、超高速度、近距离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,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。同时也解决了传统RFID电磁波技术存在扫描盲点、感应距离短、防冲突能力差、电磁波强度不均匀的致命弱点,其各项技术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优势。
2. 高性能读写设备
读写设备BHR420是读写RFID标签的核心控制器,由微处理器、安全模块和微波通讯控制器和多种通讯接口等组成。借助短程通讯协议和微波无线传递手段,实现了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。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连接,从上位机接收控制命令和数据并返回数据。使用BHR420的多频率特性和优良的性能,系统能够在单个柜体中扫描到最多的标签。系统通过Ethernet实现对履历本识别信息的采集、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。
3. 专用防碰撞协议
短程通信技术采用的无线通信协议,其核心是利用小功率微波天线覆盖而构成的小区分割,并采用基于HDLC协议的时分多址和同步通信机制,通过设计相应的处理与控制软件,减少碰撞概率,来实现读写器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。
4. RFID密集扫描过滤算法
通过软件过滤算法,我们可以过滤不在同一个柜体中乱扫的标签。不但实现了单柜高密度标签的读写,而且实现了多柜高密度标签的同步高速扫描,在保障准确率的前提下,节省了时间。
5. 轮询矩阵
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推广性,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,提高多柜扫描效率,公司组织科研人员开发了轮询矩阵。在结合国际优秀产品的基础上,进行二次开发,最终成功应用于本系统中,实现了预期效果。
6. 特制柜体
通过分析和研究柜体内部电磁波的分布情况,结合上千组数据的分析,我们获得了柜体内部电磁波分布模型图。经过持续半年左右对柜体尺寸和结构进行了设计和改进,从机械方面达到最好的使用性能和读写外在条件,尽最大可能实现了电磁波强度的均匀分布。
RFID电子标签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标识码,具备了不易破损、数据可靠、使用周期长、有效通讯距离长等特点,是替代条形码、红外线标识的最佳解决方案。它内置一个小型的实时任务系统,完成RFID内部的存储器、I/O、电源、通讯协议、密钥、算法、命令协议处理等功能。
本系统中的核心RFID标签采用了当今先进的BHM4系列芯片和BHH47全向天线技术,使RFID标签的性能和原来的射频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。彻底解决了高密度、超低功耗、超高速度、近距离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,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。同时也解决了传统RFID电磁波技术存在扫描盲点、感应距离短、防冲突能力差、电磁波强度不均匀的致命弱点,其各项技术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优势。
2. 高性能读写设备
读写设备BHR420是读写RFID标签的核心控制器,由微处理器、安全模块和微波通讯控制器和多种通讯接口等组成。借助短程通讯协议和微波无线传递手段,实现了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。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连接,从上位机接收控制命令和数据并返回数据。使用BHR420的多频率特性和优良的性能,系统能够在单个柜体中扫描到最多的标签。系统通过Ethernet实现对履历本识别信息的采集、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。
3. 专用防碰撞协议
短程通信技术采用的无线通信协议,其核心是利用小功率微波天线覆盖而构成的小区分割,并采用基于HDLC协议的时分多址和同步通信机制,通过设计相应的处理与控制软件,减少碰撞概率,来实现读写器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。
4. RFID密集扫描过滤算法
通过软件过滤算法,我们可以过滤不在同一个柜体中乱扫的标签。不但实现了单柜高密度标签的读写,而且实现了多柜高密度标签的同步高速扫描,在保障准确率的前提下,节省了时间。
5. 轮询矩阵
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推广性,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,提高多柜扫描效率,公司组织科研人员开发了轮询矩阵。在结合国际优秀产品的基础上,进行二次开发,最终成功应用于本系统中,实现了预期效果。
6. 特制柜体
通过分析和研究柜体内部电磁波的分布情况,结合上千组数据的分析,我们获得了柜体内部电磁波分布模型图。经过持续半年左右对柜体尺寸和结构进行了设计和改进,从机械方面达到最好的使用性能和读写外在条件,尽最大可能实现了电磁波强度的均匀分布。